您的位置: 北京音乐厅 > 行业新闻 > |
|
|
捷杰耶夫率领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登陆国家大剧院 |
|
|
时间:2015.11.29 作者:北京音乐厅网站管理员 点击:2346次 |
|
|
2011年秋天,捷杰耶夫率领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登台国家大剧院,连续三天上演了柴科夫斯基的全部六首交响曲。自那之后,国家大剧院和马林斯基剧院共同策划了一系列俄罗斯作曲家专场音乐会,包括2012年的肖斯塔科维奇、2013年的斯特拉文斯基以及去年的普罗科菲耶夫。12月3日、4日,捷杰耶夫将再度率团归来,带来两场时长超过三小时的音乐会,陆续上演拉赫玛尼诺夫的全部三首交响曲、四首钢琴协奏曲,以及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和交响舞曲,全景式呈现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苦旅”。 柴科夫斯基的预言,拉赫玛尼诺夫的远大前程 关于拉赫玛尼诺夫,霍洛维茨说他“无疑是最伟大的钢琴大师”;克劳迪奥·阿劳也说他属于“寥若晨星的少数永垂不朽的大师”之列;鲁宾斯坦更是大赞其艺术造诣:“我打心底里认为拉赫玛尼诺夫首先是一个钢琴家,尤其是他演奏自己的作品时,其水平是无人能够超越的。” 事实上,早在盖棺论定之前,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早已对年轻的拉赫玛尼诺夫寄予厚望。1889年,年仅16岁的拉赫玛尼诺夫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求学时,教授柴科夫斯基曾在这个学生的成绩单上打了五分满分,并在分数的周围打了三个加号,显示出对拉赫玛尼诺夫格外的欣赏。从那以后,柴科夫斯基一直关注着这个学生的成长,并预言他必定有个远大前程。 对于拉赫玛尼诺夫而言,受到柴科夫斯基的赞赏无疑是个惊喜,毕竟这是他的音乐偶像。后人常认为,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风格深受老柴的影响,有着深厚的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基础。1893年,柴科夫斯基曾邀请拉赫玛尼诺夫以他的毕业作品独幕歌剧《阿莱科》,和自己的新作两幕歌剧《约兰达》同台连演。尽管这一计划最终因为柴科夫斯基的突然离世而未能实现,但却留下了一段带有无尽想象的永恒迷思。 和老柴一样,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充满了对生活的情感和思考。他曾说过:“在我创作的时候,我从未想过一定要一鸣惊人或者与众不同,也不曾刻意追求什么浪漫主义的风格,更没有因为要当俄罗斯民族音乐家而增添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东西。我是一个俄罗斯的作曲家,生于斯,长于斯,它塑造了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人生之路的基调。既然我的音乐是我的性格缩影,那么它必定也是俄罗斯民族、俄罗斯音乐的缩影。” 战争中的颠沛流离,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苦旅 在被柴科夫斯基断定了拥有远大前程之后,拉赫玛尼诺夫真正开始了他的职业道路,同时也是他的人生旅程。对他来说:“音乐是从心中流淌出来的,最后也要回归到心灵中去。我所做的仅仅是简单明了地将我的心灵之语付诸笔端,这便是我的创作了。不论是爱情、痛苦、悲伤还是虔诚,通通都成了我的音乐。” 本次即将上演的曲目几乎贯穿了拉赫玛尼诺夫的整个音乐人生 捷杰耶夫此次即将上演的九首曲目,几乎贯穿了拉赫玛尼诺夫的整个音乐人生,构建起一座属于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博物馆”。1891年,拉赫玛尼诺夫成功的以《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当时还是学生的他在这首曲子里彰显了饱含青春的活力。然而几年之后,当他的《D小调第一交响曲》首演时,已经成名的拉赫玛尼诺夫却遭遇了事业的滑铁卢,在圣彼得堡的首演饱受恶评,他也因此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衰弱。直到五十年后为纪念拉赫玛尼诺夫逝世五周年,这部作品才二度上演。 其实,拉赫玛尼诺夫对这部作品从未绝望,他一直认为首演之后被打入地狱,是因为管弦乐团的糟糕配器和指挥家的笨拙指挥,而这首乐曲本身既有非常出彩的地方,也有幼稚、做作、华而不实的地方。可以说,拉赫玛尼诺夫当时战胜了自己,因为接下来一段时间他便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1901年首演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和1908年首演的《E小调第二交响曲》都拿下了格林卡大奖,加上超高难度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他向世人宣告了拉赫玛尼诺夫时代的到来。 但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和他的生活一样,开始了一场颠沛流离。从1914年起,拉赫玛尼诺夫携妻带女辗转欧美,直到1921年才在美国买房定居下来。战乱期间,他一直在创作《G小调第四钢琴协奏曲》,直到1926年才最终完成。从这时起,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呈现出一种悲观阴沉的情绪,这与他战争挞伐、颠沛流离的生活不无关系。后来,1934年完成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1936年首演的《A小调第三交响曲》,以及1940年的作品《交响舞曲》,无不流露出拉赫玛尼诺夫对故土的思念。 正如拉赫玛尼诺夫自己所说,他的音乐全都来自于他的生活,生活中的喜怒哀来也都在音乐中得以抒解。乐评人王纪宴认为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中有一种俄罗斯绘画的气阔和美丽,“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奔涌不息的波澜壮阔音流,让我自然地想到他喜爱的、同俄罗斯民族密切相关的另一道景观——河流。拉赫玛尼诺夫的宽广旋律、绚丽音色、忧郁气质和史诗气魄,永远洋溢着其他作曲家不能给予我们的特殊感受。”乐评人柯辉则表示,“这些作品几乎贯穿了拉赫玛尼诺夫颠沛流离的一生。这样美妙的事情若放在十年前,我们只能在梦中畅想,但这一次我们将美梦成真,一次把拉赫玛尼诺夫美妙旋律的瘾过足!” 中国钢琴家孙颖迪此次将挑战拉赫玛尼诺夫最难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中国钢琴家孙颖迪此次将挑战拉赫玛尼诺夫最难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谈及这位作曲家的音乐人生,孙颖迪说:“我想,很少有人不为其迷人的旋律和瑰丽多彩的和声所打动的。事实上,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所呈现的内容,绝非浪漫深情那么简单。他是线条与色彩的大师,也是沉郁与孤独的最佳代言人。他的质朴让我想起托尔斯泰小说里描述乡间生活的文字,最深沉的情感根本无需过多的修饰。透过夕阳下斑驳的树影眺望远方,在人生的双纵线到来前,漂泊恐怕是唯一的旋律。”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