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当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第一次知道这位历史人物时,他可能是这样,高高地挂在墙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还来不及体味背后的苦涩与艰辛,这句话就已迫不及待地成为了多少人少年时的座右铭。
后来我们走近了《报任安书》,朦胧中懂得了这位史家巨匠的不易。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在今天看来,这样几句颇类于心灵鸡汤的话语竟尔成为了他在困顿低谷中的一盏指路明灯——我们无法切身体会太史公在那个时代遭遇的不公与屈辱,然而《史记》却终究随同司马迁一同流传千古,篇章之间,意气陡生,令后人不得不叹服,反复传颂。
修一部史有多难?个中艰辛,终非常人可了解。
这样一个坚韧着的,无畏的司马迁,能够辨伪存真,从繁杂的史料中探寻真相,在皇权的高压下记载当下,为后人留下无可比拟的宝贵财富,却终究也留下了不少疑团。
他因何为李陵辩诬?家族因何衰落?
他自述生于龙门(约为今日之韩城),几已定论,又终究死于何因,葬于何处?
这些问题,或者将在很长的时间里成为史学的疑团,然而,关于司马迁的种种,我们也在以浪漫的方式去理解、揣测、记述。
2016年1月29日起,《司马迁》将在首都剧场,继续带领观众进入一段诗意的历史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