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肖邦精神永垂不朽
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举办是为了保持大众对肖邦音乐的热爱,让具有肖邦独特风格的钢琴演奏传统永垂不朽。如今,大赛规模愈加庞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最优秀的钢琴天才,肖邦的音乐也获得其他作曲家所无可比拟的大众追捧和认同,我们已很难相信,就在一战之后,大概就是九十年前,肖邦的作品少有人演奏,并且从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曲目中逐渐消失了,肖邦精神正在消逝。
大师最优秀的历史风格
除了推广肖邦音乐,大赛组织者们推崇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以及持久的观念是希望根除音乐会“美化”肖邦作品的普遍现象。
早在第一届大赛之前,《世界》周刊就宣称,“这是自国家的自由崛起以来在华沙举办的最大的文化盛宴之一。来自欧洲各个国家的年轻演出家、钢琴家参与到这场大赛中来。这些艺术家们志在必得,本着竞争的崇高精神,他们将肖邦传统永远延续下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大赛不仅仅是针对钢琴演奏技巧或者某些国家音乐文化的讨论,更是一次对对大师最优秀的历史风格的测试。
为第一届钢琴大赛组织者所在意的演出风格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中不少都是肖邦的学生(包括他真正教过的学生和在肖邦去世之后声称自己是其学生的人)。“在耶日·沃尔多夫看来,肖邦风格的早期继承者,开始左手拿着装饰音和琶音和弦,歇斯底里地弹奏练习曲和前奏曲,随意改变音符。他们无视踏板,让《夜曲》变得难以区分,而在《波兰舞曲》中,这些学生用能把琴弦毁坏的力道猛烈敲击键盘,这本该象征对祖国的热爱,歌颂英雄行为的乐曲通过戴着镣铐的波兰来体现。”
年轻的钢琴巨人
1927年冬季,第一届肖邦钢琴大赛正式举办,当时只有来自8个国家的26位钢琴家参加。华沙以外地区的参赛者在大赛期间在当地的寄宿家庭里居住并进行训练。当时的评审团全部由波兰艺术家组成,这也是大赛历史上仅有的一次。第一届大赛的奖杯被苏联人(包括第一名列夫·奥波林)和波兰人包揽。
大赛引发的轰动远远超过所有人的期待值。波兰诗人、作家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叹为观止地写到,“评判标准如此之高,以至于评审团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不自觉地忽视了某些杰出音乐家的才能。我们这个时代达到的钢琴演奏技巧的重要性(古德森16岁,奥博仁19岁!)不竟让人们思考,大赛之后会是什么呢?”
繁荣发展
接下来… 由于大赛声名远扬,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1932年举办的第二届肖邦钢琴大赛已经达到了非常大的规模。从200位报名者中,国际评委选出了来自18个国家的93位钢琴家晋升第一轮。本次大赛的参赛选手也首次出现了欧洲以外的参赛者,一位来自巴西,两位来自美国。
三次大赛成功举办之后(第三届大赛于1937年举行),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第四届肖邦钢琴大赛不得不顺延至十多年之后。从那时起,大赛确定五年一届(因华沙爱乐需在战后进行重建,故第五届大赛例外,延缓到1955年进行)。四五十年代的大赛逐渐达到一个真正的国际水平。1955年,第五届大赛所用海报便是由八种语言书写,对于参赛者的要求也比以前更加严苛,待演奏的曲目更加困难。评审团阵容令人印象深刻,包括前几届的大赛获得者,诸如勒夫·奥博仁、雅科夫·扎克、埃米尔·安加,以及20世纪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维托尔德·卢托斯瓦夫斯基。
国际声誉
第六届、七届大赛将肖邦大赛推到全盛时期,浏览获奖者名单和评审团阵容便可知晓:毛里奇奥·波利尼、马尔塔·阿格里齐和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而1965年的评委包括,扬·艾凯尔(1937年第三届大赛的获奖人)。世界上研究肖邦的元老级人物,扬·爱凯尔教授于2014年8月15日去世,享年101,他曾为肖邦大赛担任评委长达45年,直到2010年不再担任此职。
最“伟大的大赛”和马蒂达
第七届大赛之所以赢得称号“伟大”,一方面是因为其在年轻的钢琴演奏者中设立的高标准。另一方面是在这场大赛中马尔塔·阿格里齐一举击败位列第二的亚瑟·莫雷娜-利玛。
观察者们为马尔塔着迷:她的演出被认为既柔软又精致,同时又表露了演奏者强烈、火热的性格特征。公众都叫她的小名“马蒂达”。佐菲亚·耶热夫斯卡这样回忆道,“在马尔塔快速、充满力量的动作中,从她的窈窕身材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她身上的一丝狡黠。”
阿格里齐和莫雷娜-利玛之间的竞争激发了评论界和公众的强烈情绪,最终评审团给出的结果也并没有让所有人满意。波兰杰出的钢琴家马尔塔·索斯尼斯卡仅获得第三名,她在怀孕后期仍为观众们带来一场场精湛演出其实赢得了更多人心。
美国大赛和波兰大赛
1970年,加里克·奥尔森在大赛中摘得桂冠,内田光子荣获第二名,这也为该年度的美国和日本的钢琴演奏赋予了重要意义。五年后,波兰人终于在主场获胜,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成为20年来首次摘取大赛桂冠的波兰人。耶日·沃尔多夫夸张地说,“这个18岁小生的才华凌驾于其他国际参赛者之上,他的光芒远远地压过了这些人。他的演奏以动力和青春的快乐为特色。我深深地着迷于这样的演奏方式,当青年的鲁宾斯坦开始通过艺术技巧来征服世界的时候,他一定也是用这样的方式演奏。”
八十年代的热带激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众对于大赛的好奇和它本身的声望逐渐开始超过其他与肖邦相关的艺术活动。世界各大洲报名参赛的年轻钢琴家人数也变得十分庞大。1980年,技艺高超细腻的越南艺术家邓泰山摘得第十届肖邦钢琴大赛的桂冠。参赛者的强烈情感被南斯拉夫钢琴家伊沃·波格莱里奇煽动起来,评审团未给他颁发任何奖项(由于马尔塔·阿格里奇的离席抗议,最后决议并非全体一致通过)。泰德乌兹·卡钦斯基在文件中总结到,“如果我们用“火热”来形容肖邦大赛的气氛,那这一场大赛就是酷热难耐。”
无赢家
1985年,围绕大赛的风波逐渐减小。第一名获得者是俄罗斯哈利纽豪斯学校继承人——史坦尼斯拉夫·布宁。
随后九十年代的大赛则显得有些可怜,评审团接连两届大赛都无法选出第一名的获奖者。1990年,第二名,也就是本届最高的奖项颁给了凯文·肯纳,而1995年第二名则同时颁给了飞利浦·朱瑟亚诺雅和阿列克谢·苏尔塔诺夫。
21世纪的璀璨明星
随着社会、文化和媒体所处的环境不断改变,21世纪也给大赛的组织者和获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两方都需要在新的日趋完善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2000年的冠军李云迪就是个媒体巨星。2005年和2010年的获奖者则更加被人关注:第十五届大赛冠军拉法尔·布莱哈奇,十六届大赛获奖者尤利安娜·阿芙蒂耶娃、丹尼尔·特里科诺夫和伊戈诺夫·温德。与这三位相关的Youtube录音和Facebook帐号的查看者和订阅者有数百人。2015年大赛引以为豪的成就又将会是哪些呢?目前在报名阶段已经出现了一个记录:今年报名参赛人数超过450人。这用来回答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在1927年第一届肖邦钢琴大赛结束后反复重申的问题再合适不过,大赛在年轻钢琴家之间创造出巨大的兴趣在当下激起反思:大赛之后会是什么?
赵成珍于1994年出生韩国汉城。早在首尔艺术高中就读时,他已展现钢琴演奏方面的巨大才华与潜能。2009年日本滨松国际钢琴比赛上,他一举夺冠年仅15岁,成为该赛事历史上最年轻的夺冠选手,被评委会主席中村裕子誉为“才华卓越,令人惊叹”。赵成珍赢得的其他奖项包括:2008年肖邦青少年国际钢琴大赛金奖、韩国杂志杯钢琴比赛第一名、韩国梨花京香音乐比赛第一名、2011年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钢琴比赛第三名。
继2005年首次亮相于锦湖神童系列音乐会后,赵成珍被邀请于2008年克里姆林宫国际音乐节上表演,并在KAWAI公司安排下进行了德国巡演。
在指挥洛林·马泽尔的邀请下,赵成珍作为钢琴独奏在卡斯尔顿音乐节上表演格里格钢琴协奏曲。
他还曾与首尔爱乐乐团、欧亚爱乐乐团、日本NHK交响乐团、太平洋音乐节乐团等合作,并在2010年札幌太平洋音乐节开幕音乐会、锦湖艺术厅、首尔春季室内音乐节等一系列场合表演。
2011年10月,他同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在马雷克·雅诺夫斯基指挥下于韩国演出皇帝协奏曲,获得了乐队及指挥的高度评价。2011年11月至12月,他在日本完成独奏音乐会巡演,获得巨大成功。
2011年3月,赵成珍受指挥家郑明勋邀请,同捷克爱乐乐团一起巡演日本。指挥家对赵成珍的音乐性和艺术成熟性高度赞扬,并再次于2012年6月邀请他联手法国广播爱乐乐团在巴黎演出。俄罗斯指挥家米哈伊尔·普列特涅夫也邀请他在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的三场韩国演出中担任独奏。
赵曾师从申秀贞教授和朴淑莲教授,就读于法国国立高等音乐学院。
弗雷德里克·肖邦:夜曲 作品第48之一 弗雷德里克·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35 弗雷德里克·肖邦:谐谑曲第二首,作品31 ——中场休息—— 弗雷德里克·肖邦:24首前奏曲,作品28 Fryderyk Chopin Nocturne op.48 no.1 Fryderyk Chopin Sonata no.2 Fryderyk Chopin Scherzo no.2 ---- Intermission ---- Fryderyk Chopin Preludes op.28
|